訂閱
文章
留言

【試騎】Suzuki摩托車 Address Z

Suzuki
Suzuki
這次試騎了Suzuki的Address Z 125摩托車,勾起我騎機車的那段回憶…大學有兩年以機車當做代步工具,直到大三出了一場車禍之後,才被大眾交通工具取代了。還蠻懷念騎著機車在大馬路上奔馳或在巷弄間穿梭的日子,下課後趕著去打工或家教,也都靠機車節省不少時間,難怪台灣人愛騎車,不可否認真的很方便,少了等公車的不確定性、停車相對容易、油錢算一算比捷運便宜、機動性高… 只要不下雨,騎車其實是不錯的選擇。

初次與Address Z相遇,它精緻的外型給我一個不錯的印象,鮮明的橘紅色搭配黑色的車體,非常顯眼。我來記錄一下我與Address Z的一日行程吧!

先來到館前路的Nova,看到汽車停車位一位難求,突然竊喜我是騎車來的,而且Address Z不像一般的125那麼龐大,很快就找到空位停好車,到Nova商場把東西買好走出來,不過半小時光景,太有效率了!接著趕赴晚餐的約會,與朋友相約在永吉路一家平價的日本料理店。

Suzuki
我把買好的機器放在前方腳踏墊的位置,空間綽綽有餘。不必抱著沉重的機器去擠捷運真是太好了~

Suzuki
接著就準備趕赴晚餐的約會,預估從館前路騎到永吉路的日本料理小館子,應該不用20分鐘吧!還是騎車的機動性高啊~


到了這家日本料理店,不加思索先點了道清爽的和風沙拉,非常開胃。接著上桌的是綜合生魚片握壽司和鮭魚卵壽司,都是我的最愛,這時突然胃口大開,連吃了好幾個,果然新鮮又美味。



烤鮭魚頭,也是必點的一道好料,而且這是每日限量的唷,能不能吃到還得碰點運氣呢,看來今日運勢頗佳,沒有遲到而錯失佳餚。

想到Address Z的整體設計也是很日式風格,車身輕巧(約91公斤),把手也比較小,不似一般的125笨重,還蠻適合女生或是體型小的人。在試騎過程中發現側腳架若沒有升起就無法發動,這種斷電措施是也是Address Z的貼心設定,可以減少一些意外的發生。噴射引擎聲音不大,而且讓Address Z騎起來順暢且動力十足,一開始真的要小心掌握一下力道才行。

Address Z的置物箱空間算大,我整個包包放進去沒問題。把手下方也有置物空間,我放了相機和碟煞鎖都還很空。置物箱的掛鉤,我一直覺得這個設計很重要,買東西才有地方可以掛啊。不少設計都有考量使用者的方便性和使用習慣,很貼心。一公升可跑63公里,跟其他同型機車相較之下,算省油的囉。


↑看一下後腳架的照片。
後腳架的位置跟一般機車的設計不大一樣,位於車體的後方,不過腳架輕輕一踩整台車就可以架起來,造福力氣不大的女生。另外,原本覺得要熄火才能開車廂有點麻煩,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這也是安全方面的考量。

吃完飯走出來,看到小小的停車格停得滿滿的,還有點擔心車子牽不出來,以往遇到這種狀況,常常要求助路過的男士伸出援手,不然自己要汗流浹背把車子移出。幸好Address Z輕巧多了,沒費太多力氣就成功把車子牽出來了,呵呵~

Address Z 售價63800元,目前全省Suzuki通路有舊換新折價活動,可以不限廠牌機種折抵10000元,還蠻優惠的活動。

規格請參考:
Z官方網站
小老婆俱樂部
目前訂價:63800元

附註:部分照片來自Suzuki官方網站

有話想說...

18 Responses to “【試騎】Suzuki摩托車 Address Z”

  1. Jane表示:

    我們上個月才換了一台新的Suzuki機車
    應該也有看到這款
    不過我們是二個人共騎, 所以覺得這台太小了
    現在機車的價格漲真多
    以前125只要4萬多, 現在都開價6萬.. =_=
    荷包好傷啊~~

  2. 淺水sherry表示:

    嘻~嘻~嘻

    橘子妳騎車架勢很帥ㄟ!

    (原來是追風小美女)

  3. Ray`表示:

    因為現在是新一代科技
    為了過現在非常嚴苛的環評
    所以各家車廠都花大錢買專利
    買了專利要改車款
    加上原物料上漲

    機車價格真的越來越機車

    我還是好奇誰拍的呀
    而且走路不看路唷ㄏㄏ

  4. Noid表示:

    XD~橘子大大…
    還是有得吃啊~:P
    不過戴了安全帽感覺更像正妹了 = =+

  5. 荳芽表示:

    哇!這真是一篇專業的文章!
    連實際騎乘都拍下來了,拍拍手!小橘真的很用心耶~

  6. davidtso表示:

    耶 不只是試吃而已 沒想到小橘的業務還延伸到試騎了 XDDDD

  7. 一塊錢表示:

    橘子幾乎沒什麼變嘛。。。。跟兩、三年前的映象差不多。 ^^

  8. Orange表示:

    Jane:
    對啊,我很久沒接觸機車,印象還停留在過去,
    沒想到現在機車五六萬好像是很稀鬆平常的價格啦~
    這台我有共乘過,是覺得還ok,不過你們如果東西多又要騎長距離,
    可能會辛苦一點~

    淺水sherry:
    我很久沒騎了,就擺擺樣子咩,也不敢飆太快,
    不過騎起來還蠻輕鬆的感覺!

    Ray:
    原來漲價是有這樣一個原因啊,
    那也沒辦法怪廠商把價格提高囉!
    總之不可能自拍啦,我有拍過,只拍的到我的頭而已XD

    Noid:
    是啊,騎車也不能忘了吃飯 XD
    RSS收到!

    荳芽:
    想說拍一下人騎的樣子比較有感覺^^

    davidtso:
    老是吃東西,總是換點新鮮的,還會有更多驚奇喔XD

    一塊錢:
    哈哈哈,我包這麼密你也看得出來喔? 太厲害!

  9. 柏祺表示:

    我也蠻想要學騎機車呢~~
    不過到現在還是在想而已…..

  10. kawli表示:

    真不愧是女性化的試騎報告…
    完全沒看到性能諸元..馬力/扭力?
    儀表板,操作介面設定?
    電門及安全裝置?

  11. Orange表示:

    柏祺:
    你應該沒什麼機會騎機車才是,
    不過不難學啦!

    kawli:
    這種規格相關的資料,請到官方網站看囉!

  12. 沽婷緞祤表示:

    一般而言女生對機車的規格比較沒有那麼在意吧!(硬梆梆的~)
    車子好騎好上手、輕巧無負擔才重要。我家也有兩台AddressV125G呢~
    G版東洋風比較濃厚,Z版已有融合台灣味了。

    這台車其實是可以”手動”免熄火開坐墊的(跟YAMAHA RS100一樣的設計)
    需要多多練習(鑰匙左轉到底立刻右轉),不過電子噴射系統的引擎反應比化油器系統還快,所以並不容易作到呢。

  13. 阿儒儒表示:

    我覺得我簽這台車後~發現他有很多小細節沒注重到~
    例如加油的話要開後車廂!(不像線在新型的就在前面)
    開後車廂的畫一定要熄火才能開這點有點設計不良(如果騎車騎到一半忽然間下起大雨這時候因為其有段距離了要冷車才開後車廂拿雨衣)
    還有一點大敗筆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的車是這樣子?為什麼它的大燈不很亮!!而且光是散開的~不像是一般的車子燈光是直線聚集的)))))))
    是我的車子原因嗎?還是這款就設計這樣子了?
    畢竟我換過超白光~而且還是一樣!!我有點給他OOOOOOOOOOOXXXXXOOXOXOXOXOX

  14. Ray表示:

    你沒仔細看唷其實文章有帶到了
    一定要熄火才打開這是因為安全
    的確有很多女孩子要拿東西真的一不小心動到車子往前衝
    麻煩歸麻煩安全比較重要
    不過開後車廂加油是有點麻煩
    燈的話我也沒有騎過不知道耶

  15. 阿翔表示:

    純路過,順便替版主為阿儒儒解答些問題。

    其實開車廂時車子已經是靜止狀態,對於這種空冷的機車而言,車輛靜止時引擎已降至怠速運轉不必冷車,除非是水冷車才需要冷車(有渦輪增壓的車種也需要)。另外Address的另ㄧ安全設計就是側腳架斷電,再再的說明這台車是以省油,安全為優先。

    另外油箱的設計,由於這台車除了外型方面由台鈴公司做小部分的修改,車架,引擎,供油系統等等重要零組件仍是依照日本母廠的設計,除了一方面日本母公司不讓台鈴公司變更其重要設計,另一方面則是,一但更改油箱的位置,車架,電池箱,噴射系統都要做相當大的變更,尤其是噴射系統,由於這套系統的特點在於,燃油直到了噴嘴端才會形成高壓,也就是它的燃油幫浦是跟噴射單元結合的,並不像台灣其餘大廠以往所生產的噴射車,先將燃油處理成高壓在送入噴射單元內,這樣的設計除了無法輕易的變更油箱的位置,另一好處是可以避免燃油管路的高壓可能造成的危險。

    最後的大燈,這是無解,原因出在本身的發電系統為單相半波發電,另外就是為了確保噴射系統的電路電壓及電流的穩定與充足;Address的三個版本V/G/Z都是使用小盤30W的大燈,再加上燈具反射面設計,所以會覺得大燈不夠力是很正常的,這也是這台車為人詬病的一點。

    另外改超白光其實用處並不大,如果真的想讓大燈再亮一點,而又不更動太多零件的話,應該改用低色溫(EX:黃金燈泡)的燈泡,高色溫的燈泡在天氣好時很好用,但是台灣的環境時常多雨,而且有的地區易起霧,高色溫的燈泡反而無法發揮照明的功能。

  16. Orange表示:

    阿翔 & Ray
    大感謝!!

  17. ブログ開設に便利なツールは「寄騎」。
    これ1つあれば無料ブログの量産はめっちゃ楽になります。

留個言吧。

Loading Facebook Comments ...